kaiyun今年10月26日,是广西第十九届环卫工人节。1959年的今天,接见全国劳模、掏粪工人时传祥时说:“我当国家主席,你当掏粪工人,只有分工不同,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在节日来临之际,记者随机采访柳州环卫工人,了解他们辛劳背后鲜为人知的工作生活片段。
51岁的罗红素是鱼峰环卫所西江一班班长,虽然貌不惊人,但可别小看这个环卫工kaiyun,人家可是扫马路扫出个“广西劳动模范”。
2003年至今,从扫小巷到扫大街,罗红素先后七次被评为“柳州市十佳城市美容师”;在广西市容环境南珠杯竞赛、柳州城市管理“金壶杯”检查中,他均获得“先进个人”称号;2008年他曾获广西“五一劳动奖章”,今年又被评为“广西劳动模范”。
众多荣誉加身,他现在依然工作在第一线,无论脏、苦、累都冲锋在前。西江一班共有20来号人,责任范围是西江路和社湾路,沿路住宅、市场、学校、商铺等齐全,地段繁华人流量大,是鱼峰环卫所公认垃圾量kaiyun、工作量最大的班组。
工人们分早、中、晚三班不停地在路面上来回清扫,近10年来,大家在罗红素带领下从没出过纰漏。而在罗红素接手前,这个班因为问题不断,正副两个班长同时被辞退。而性格直爽、雷厉风行的罗红素花了一周时间,便找到工人劲头不足、纪律松散原因,并逐一化解。
罗红素自豪地对记者说,现在的西江一班十分团结,组员之间相互帮助,“无论我在不在,他们都很自觉。”
在罗红素心里,班长就必须以身作则,特别是脏苦累的活,都要冲在最前面。组员们每天凌晨4时上班,他就提前两个小时;近两年垃圾增多,他甚至凌晨1时上岗,然后一直做到上午11时;遇上检查下午、晚上还要出来加班。
关于管理方法,罗红素常说的一句话是“做工不怕累,怕的是心累”。除了安排任务公平,不偏私,以理服人,有事情大家一起商量以外,罗红素最重要的一招是关心组员。
尽管大家工资都不高,但是只要有人碰上困难,罗红素总是带头捐款,然后发动组员,因为“每一家都会遇到点难事,我们多体谅,多帮点,事情就好办了”。有了依靠,工人就有信心,做工就有劲头。同事们则说:“在西江一班看不到愁眉苦脸,跟着这个老大做事蛮开心。”
位于飞鹅路的南车渡码头,是柳州水上观光巴士中枢站点,每天游客少则几百人,多则几千人,这里的移动公厕免费开放,服务质量和环境卫生如何,会成为柳州的一面镜子。
柳南环卫所飞鹅二班的潘桂娟,成为守护公厕的“专职保姆”,从早七点至晚七点,需要人员两班倒值守。尽管公厕硬件设施俱全,但保洁员不能掉以轻心,平时每隔10多分钟,就要巡回保洁一次,难怪有游客感叹,公厕比家里的卫生间还干净。
潘桂娟告诉记者,少部分游客素质不高,大便后不冲水,其实只要脚踩地面凸起的冲水阀,几秒钟就可冲洗干净,但偏偏有部分人“不习惯”。
为了避免下一个游客遇到尴尬,保洁员加大保洁频率,每个游客使用后都用拖把清洁一次,顺便查看便槽是否已冲水。记者采访期间,就看到有人将纸巾赫然丢在卫生间地板上,而相邻不到半米的屋角就是废纸篓。潘桂娟习惯性弯腰捡起,并向记者感叹:“他们在自己家里,是不是也这么做?”
除了当移动公厕的“贴身保姆”,潘同时负责南车渡码头地面保洁。游客排队等候水上巴士期间,随地丢弃垃圾现象普遍,潘桂娟就像个“巡逻兵”,发现垃圾立即清理,如此循环反复。
2012年才入职的潘桂娟,最初在南环路从事路面保洁。2014年元旦凌晨4时,潘桂娟在南环路进行保洁作业,当时所在路段没有路灯,一辆夜行电动车径直撞上她,车手也连人带车摔倒。事故中潘桂娟右腿骨骨折,被送进医院做手术。现在潘桂娟的右脚虽能站立,但稍微用些力都感到吃力。
全年无休天天在岗,平时哪怕身体不舒服,打完吊针又继续上岗,近10年没有请过一天病假,这就是河东垃圾转运站职工佘定国。
河东垃圾转运站是柳州市区最繁忙的垃圾中转站,这里负责整个河东片区的生活垃圾处置。24日下午4时许,记者在河东垃圾转运站看到,一辆辆三轮车不停驶来,将满车垃圾倒入垃圾压缩箱铲斗,佘定国轻按操作开关,铲斗即自动收起,垃圾进入垃圾箱“肚子”并自动压缩。三轮车将垃圾倒入铲斗时,少量垃圾不可避免会洒落地面,佘定国在指挥作业的同时,又要及时清扫地面垃圾,确保垃圾转运站肉眼看不到垃圾。
在现场,满载垃圾的三轮车鱼贯驶来,记者只能见缝插针进行采访,佘定国称:“下午还不是最忙的时候,只有2卡车垃圾,上午则要装运整整5卡车。”
据了解,当时建站之初,佘一人管理维护转运站。当时垃圾转运箱还是开放式,经常需要手工将垃圾铲入箱里,有一次佘定国穿着水鞋,站在垃圾堆上作业时,一根烧烤竹签竟然刺破水鞋,扎入佘的脚底深约1厘米,当场血流不止,佘定国简单处置之后,不当回事照常工作。
佘定国非常珍惜现在的工作岗位:“再怎么辛苦,也比在农村挑重担要好得多,我们都是苦日子过来的人。”
24日早上7时,记者在文昌路友谊馨苑小区见到覃彩奋。他中等个头,身材精干,还未说话就先露出腼腆的微笑。
除了一身桔黄色环卫服,他还系着一条塑料皮面的长围裙,戴着袖套和手套。身边的三轮车是覃请人改装的,摩托车头后拖着1.9米多高的封闭式货箱,装上垃圾过磅重1.8吨;座位后两边各挂一个大工具箱,雨衣等都放在里面,无论风雨工作都不受影响。
今年53岁的覃彩奋是象州人,当过三年兵,2000年带着妻儿来柳州谋生kaiyun,干起了环卫工,这一干就是16年,他现在负责文昌路一带五个小区的垃圾回收。他与另4户环卫家庭一起搭大棚,居住在三门江一带山脚,妻子是专职家庭主妇。这么多年,除了去过一次江滨公园,其他公园、景点他都不知道在何方,“现在去肯定会迷路的”。
两年前,覃都是爬楼梯到各家各户收垃圾,每天要跑上百个楼梯,“干活时你喊我停下来跟你讲五分钟,我是不愿的。哪有时间咯,从早跑到晚,做完工就吃饭,吃饭完抓紧睡觉,接着要继续做工呢。”
如果单是他一个人做,每天要做12到14个小时,不过妻子会帮忙,做到上午11时多,保证每户都收了一次垃圾。下午他会再出来转一圈,见哪里垃圾多就收一车走。
现在垃圾下楼,他觉得工作压力减轻不少,每天凌晨3时出门,一般做到上午9时30分收工,不过同样需要妻子帮手,因为“垃圾桶打滑,要一个在下面递一个在上面接”kaiyun。
为了维持家用,除了这份工,他还设法另外找工做。在城中环卫所业务股长韦女士眼里,覃彩奋就像一头实在的老黄牛,做事踏实负责,从不计较也不挑剔,“住户们喜欢他kaiyun,我们也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