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aiyun旭日还未升起,喧嚣的城市还在温暖的梦乡甜蜜酣睡,有这么一群人,他们橘黄色的身影已经穿梭在大街小巷,用勤劳开启城市的黎明;他们是城市里的一道靓丽风景线,为这座城市的整洁贡献着心血;他们无惧风吹日晒,挥舞着手中的扫帚,用汗水擦亮城市的容颜;他们没有豪言壮语,只有默默奉献,始终坚守着简单而朴实的信念“宁愿一人脏,换来万家洁”他们,就是被称为“城市美容师”的环卫工人。日前,记者走近这群可爱的环卫工人,用心体验他们的辛勤工作。
凌晨3时许kaiyun,县城的街头寂然无声,只有少量的车辆呼啸而过,漆黑的夜幕下看不到几个行人。记者刚到灵溪镇康乐路和江湾路的交叉路口kaiyun,就听见了“唰唰!唰唰!”的扫地声。在微弱的灯光下,林月奎和林香雪夫妇已经在“辖区”灵溪镇江湾路段熟练地挥动着手中的扫帚,清扫经过的每一寸路面。一把树枝扎的扫帚kaiyun,一个简易的簸箕,就是他们全部的劳动工具。
仅仅一晚,道路两旁和路面上又是垃圾遍野,随处可见菜叶、煤球渣、纸屑等垃圾。林月奎除了快速挥着扫帚,还时不时用双手将堆积的大块头垃圾捧起来,扔到垃圾桶里。他告诉记者,他们得抓紧在早上7点前完成第一轮清扫。凌晨的街道很安静,环卫工人们手中的扫帚与路面碰触摩擦时发出有节奏的响声,清晰可闻。两人先从主干道扫起,之后是道路两侧,再到人行道,还要清理绿化带中的垃圾,每一处都认真清扫,不放过任何一个小角落。当人们还在被窝里做着香甜的美梦时,城市的疲倦、肮脏被他们一点一点扫去,伴随着微露的晨光,重新焕发出干净整洁的崭新容颜。
天色渐渐亮起来,汽车喇叭声、菜贩叫卖声、讨价还价声车辆和行人越来越多,街头巷尾逐渐响起各种各样的声音kaiyun,新的一天正式开始了。记者注意到,地面上的垃圾主要以烟头、菜叶、瓜果壳和包装袋为主,路上的垃圾怎么扫都扫不干净。经常是这边刚扫过,那边就把垃圾倒满地。林月奎夫妻俩不停地在路面上来回走动着,“挥舞”着手中的扫帚,施展着让路面保持整洁的“魔法”。记者粗略估算了一下,每人平均一小时挥动扫帚近千次。
因为常年在固定地段工作,和附近的商户都比较熟悉。不少的街坊和小贩对林月奎夫妇俩赞不绝口:“他们真的很勤劳,你看我摊前啥时候不是干干净净的,都是他们的功劳。”
“差不多每天都是这样,没有什么特别的。”对于自己的工作,林月奎说得轻描淡写,“累是肯定的,但干了几十年也都习惯了。”
“多干点活倒没啥,只是有时一边打扫,一边有人扔东西,心里啊难免感觉凉凉的。”此时在一旁的林香雪看了一眼林月奎,接过话茬道:“我最怕开车的人扔东西,直接扔在路中间。老头子快到60岁了,看他在路中间打扫难免会有些提心吊胆。”记者观察发现,吃完水果随后把果皮往地上一丢、打开车窗把垃圾抛到窗外、路人时不时随地吐痰、买菜的人边挑菜边把剥下的菜叶扔到地上不文明行为比比皆是。对于这些,环卫工人们总是弯下腰,默默地清扫。他们最大的希望就是大家多点环保意识,对他们的工作多一些理解和配合,将垃圾丢入垃圾桶内,减少他们的重复作业量,一起维护城市的整洁。
中午12点,换班的工友来了,林月奎、林香雪结束了8小时的劳作,两人有说有笑地回家了。而经过8小时的跟随体验,记者又困又累,体力严重透支,深刻体会到了这份工作的艰辛。
擦亮城市容颜的不只是是清扫路面的工人,还有其他的环卫工作者。董师傅和王师傅是常年站在垃圾车上的清运工人,每天凌晨3点他们会准时出现在街道垃圾桶旁,清运江湾路、华侨路、东仓路和龙渡路部分路段的垃圾。凌晨6时许,记者跟随两位师傅外出收垃圾。刚到第一处垃圾收集点,垃圾压缩车尚未停稳,站在车尾两侧的矫健身影已经一跃而下,飞速跑到道路两侧,将垃圾桶快速拖到车尾,用力将一个个垃圾桶挂到车钩上,启动按钮后,
压缩车自动慢慢地将垃圾桶倾斜,倒转将垃圾倾倒进车里。垃圾倾倒完毕后,他们取下垃圾桶,迅速将它们放回原位,跳上车子赶往下一个收集点。对于这些程序,他们动作利索、轻车熟路,两分钟的时间,两三个个垃圾桶便被清空。
董师傅介绍道,垃圾桶里的垃圾倒入压缩车内时会先经过一次小型的压缩,压缩后的垃圾装入车厢内,污水则会被排放到车厢下面的污水箱里。等到所有的垃圾收集完毕,车子开回到县环卫处后,污水箱里的水就会被排放到指定的污水处理点,车厢里的垃圾则会被倒入垃圾中转站进行二次压缩处理。
每次靠近垃圾桶,就会闻到垃圾的腐烂臭味,不少苍蝇争相从垃圾桶里飞出来,有时桶内还会流出黑色的污水,可两位师傅却早习以为常。董师傅说,每天站在垃圾车旁,他们早就习惯了这些刺鼻的气味,现在这个季节的垃圾不是特别臭,夏天一来,味道更难闻,苍蝇会更多。
早上7时左右,路上的行人和车辆渐渐多了,不宽的马路显得有些拥挤,而董师傅他们也清运完了清晨的最后一份垃圾,返回环卫处卸载垃圾。“为了避开上学高峰期,7点半前我们得将所有收集点的垃圾清运三四次,每次要花一个小时左右,动作必须得快,不然会给行人造成不便。”董师傅笑着说。
忙碌了4个小时后,清运工人们可以先回家吃个早饭,补个睡眠,中午12点再回来进行第二轮的垃圾清运。
垃圾中转站是进行城市垃圾收集处理的重要枢纽,承担着垃圾压缩转运的使命。在县环卫处垃圾中转站内,伴随着苍蝇飞舞,一股股浓重的垃圾腐烂臭味扑面而来,无时无刻不在刺痛着记者的嗅觉神经。中转站内,现年63岁的张枝叠正在忙碌着,将运来的垃圾进行压缩。中转站外面,好几辆垃圾压缩车正排队等着卸垃圾。在张枝叠有条不紊地指挥下,一辆辆垃圾车稳稳当当倒进中转站内,将垃圾倾倒进地下的压缩池内,一辆压缩车能倾倒出3.5吨左右的垃圾。待垃圾倾倒完毕后,张枝叠和其他环卫工人立马拿起工具将洒落在操作台边缘的垃圾扫进压缩池中,随后,张枝叠操作着机器,将重120吨的压头缓缓放下,将池里的垃圾压紧、压实,直到部分水分被榨干。这个挤压过程大概要持续三四分钟左右,压缩的过程中产生的污水随着固定管道排出,以免臭味扩散。等到一个操作台前后两个垃圾池的垃圾被压成块后,张枝叠会用保险钩勾住垃圾池的四个角,将垃圾吊至半空中,装入全封闭的大型垃圾车运往焚烧场进行焚烧。这样的工作,每天都要进行几十次。每天早上4点,张师傅就要来到中转站,扫地、检查机器,等候第一批垃圾的到来。
记者在垃圾中转站里呆了十几分钟,就被难闻的馊臭味给熏得难受不已。张枝叠告诉记者,中转站的垃圾味比垃圾桶要强烈多了,粘在衣服、头发和皮肤上怎么也洗不掉。在中转站呆了6年,他早就习惯了这种气味,也就不觉得臭了,甚至连口罩都不需要戴。
趁着空隙,张师傅捧起水壶往嘴里灌了几口水,由于工作强度大,还没来得及吃的早餐早已冷却。“等八点来钟垃圾没那么多的时候再吃。”可有时候忙起来,早餐就得等到中午11点左右连同午饭一块儿吃。
中转站的环卫工人们每天都要与垃圾为伴,呼吸着污浊的空气,在垃圾的腐臭中度过10个小时的工作时间,工作既脏又累。可张枝叠却说,“我从38岁起从事环卫事业,到现在有25年了。虽然这份工作社会地位低,总是被人看不起,但是我觉得干这行挺好的,很光荣,很有意义。”
当我们每天不停地“生产”垃圾的时候,环卫工人却在垃圾中转站里呼吸着污浊的空气。当我们路过垃圾“嫌弃”地掩鼻而过的时候,往往忘却了他们无言的付出kaiyun。环卫工人是城市的美容师,是环境卫生的守护者,他们酷暑严寒,辛勤劳作,为城市的环卫工作默默付出,值得每一位市民尊重。这个城市,因为他们而变得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