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aiyun这里,曾经是“天上无飞鸟,地上不长草,风吹石头跑,氧气吃不饱,六月雪花飘,四季穿棉袄”的高寒地区;
这里,曾经是高寒席卷、干旱肆虐、风沙呼啸,冬天来了,春天却依然遥远的瀚海戈壁;
历经一场长达30年的防沙治沙持久战,如今这里:锦绣都兰美如画,绿染戈壁沙生“金”!
前不久喜报传来,全国绿化委员会、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授予都兰县林业和草原局“全国防沙治沙先进集体”称号。这不是一个简单的荣誉,而更像是一面火红的战旗,在绿意无限蔓延的“祖国聚宝盆·神奇柴达木”冉冉升起,猎猎飞扬!
昔日的柴达木盆地沙漠化土地总面积0.095亿公顷,占到了青海沙漠总面积的75.6%,是全省沙化面积最多、治理难度最大、保护任务最艰巨的地区。
随着千千万万来自祖国四面八方的柴达木开发者和建设者,以“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忍耐、特别能团结kaiyun、特别能奉献”的青藏高原精神,扎根边疆、艰苦奋斗,挖沟开渠、植树造林……海西的林草事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功能单一到逐步完备,生态状况从极端恶劣到逐步改善和有效控制,走过了一条异常艰难、不同寻常的发展道路,创造了一个惊天动地、可歌可泣的历史奇迹。
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生态环境保护一直伴随着都兰县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作为较早开展防沙治沙工程建设的都兰县,各族人民群众前赴后继、齐心协力,在都兰大地上吹响了全面防治土地荒漠化的号角。
都兰县夏日哈镇林业站护林员才果是土生土长的都兰人kaiyun,他清晰地记得,过去夏日哈地区平均每年都有相当于3个足球场大小的田地被狂沙吞噬,这里的人饱尝风沙之苦。如今,该地区造林面积已超1733.33公顷,接近2500个足球场大小了。
30年的防沙治沙历程中,都兰县广大领导干部始终胸怀“国之大者”,紧紧围绕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主动担当作为的精气神,一年接着一年干、一届接着一届干、一任接着一任干,久久为功,锲而不舍;全体干部群众事不避难、义不逃责,艰苦奋斗、勇于奉献,积极构建农田防护林kaiyun、防风固沙林为重点的防护林体系,为全县约12000公顷农田筑起了绿色生态安全屏障。
从绿树成荫的县城到花红柳绿的村庄、从绿草如茵的街区公园到鸟语花香的农家小院……如今的都兰抬头可见天空蓝,放眼环顾生态绿,日益提升的生态环境质量,正在转化为人民群众实实在在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1995年被纳入柴达木高海拔沙地综合治理试验示范基地、2005年被列入全国防沙治沙示范区、2015年被评为国家级生态保护与建设示范县……这些都离不开都兰县积极探索、研发、创新、推广防沙治沙的有效科技手段。
杨柳科树种深栽旱作造林技术、高海拔荒漠化地区沙生植物(灌木)引种驯化造林技术,成为推动柴达木干旱荒漠地区防沙治沙的“两驾马车”,快马加鞭、强劲发力。
“以前都兰县经常遭遇沙尘暴,109国道被狂沙堵塞简直就是家常便饭,想要出行只能推沙开路。”作为最早一批参与都兰县防沙治沙的林草人,芦涛告诉记者,在离县城11公里处的察汗乌苏路段,仅150米长的道路,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每年都要用推土机推掉2300立方米沙。
“柴达木高海拔沙地综合治理试验示范基地项目,为都兰县林草事业发展迎来重要的历史机遇,都兰县林业和草原局积极投入项目实施,通过大量试验研究和实践,逐步摸索出一套适合当地造林的新技术,即杨柳科树种深栽旱作造林技术。1998年起就再没用推土机推过沙了,因为沙子已经固定住了。”回忆起当初的科研成果,芦涛很是自豪。
杨柳科树种深栽旱作造林技术既能让树苗更有效地吸收水分,又能更深入地固定沙丘,彻底结束了柴达木盆地无乔木旱作造林的历史,先后荣获1997年度海西州第二届科技进步一等奖、1998年度青海省第二届农村科技成果二等奖。目前kaiyun,都兰县采用深栽旱作造林技术造林面积约4733.33公顷,在高原防沙治沙中起到了良好的示范、辐射作用。
与此同时,都兰县林业和草原局积极试验、不断攻克技术难关,采集野生灌木树种做人工栽培育苗试验获得成功,并在干旱荒漠及风沙区大面积实施人工造林取得良好效果。高海拔荒漠化地区沙生植物(灌木)引种驯化造林技术开创了全省先河,标志着都兰县防沙治沙事业又迈上了新台阶。目前,都兰县采用引种驯化造林技术造林面积已达1333.33公顷。
林地面积和森林覆盖“双增长”,沙化面积和程度“双减轻”,都兰县荒漠化、沙化土地重点治理区实现了从“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的历史性转变,迈入“整体好转、局部良性循环”新阶段。
都兰县林业和草原局坚定不移沿着习指引的方向前进,始终牢记习“林草兴则生态兴,生态兴则文明兴”的嘱托,牢固树立和认真践行“两山”理念,立足“三个最大”省情定位,在省、州、县委、县政府坚强领导下,结合县委“123456”发展思路,紧紧围绕生态林草和民生林草两条主线,全面提升林草行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推出一系列变革性实践,实现一系列突破性进展,取得一系列标志性成果,“国土绿化”版图不断扩大。
截至目前,都兰县积极争取各级财政资金77112万元,稳步实施公益林造林、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退牧还草、退化草原治理、湿地保护与恢复等189个林草湿生态保护与修复工程项目,同步开展草原有害防治及草原资源与生态监测,累计完成人工造林22406.67公顷,森林抚育5006.67公顷,封(沙)山育林42753.33公顷,工程固沙313.33公顷,人工促进自然修复140公顷,完成44个村庄绿化60公顷,城乡绿化86.67公顷,封育草原191266.67公顷,划定禁牧区594866.67公顷,草畜平衡面积959353.33公顷,完成鼠害防治126666.67公顷,虫害防治130000公顷,草原改良补播8000公顷、黑土滩治理5333.33公顷。
不得不提,柴达木枸杞产业的飞速发展在防沙治沙、农业结构调整、农牧民增收和生态农业方面功不可没。枸杞种植在增加收入、解决剩余劳动力就业、增加农牧民收入的同时,实现了“吹尽狂沙始到金”的治沙与致富共赢。同时,都兰诺木洪枸杞产业园成功跻身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海西一跃成为全国第二大枸杞产区,有机枸杞产量居全国首位。
“30年来,都兰县林业和草原局始终走在前行的路上,初心从未改变。以历届县委、县政府为代表的一代代林草人,怀着改善生态环境、让人民过上幸福生活的初心,带领都兰人民艰苦奋斗,终将大漠换新颜。”都兰县林业和草原局党组书记思正寰满怀信心地表示,今后,将认真贯彻落实“三北六期”工程建设战略,结合本地区气候自然条件、荒漠化和沙化防治特点,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冰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以防沙治沙为主攻方向kaiyun,因地制宜、因害设防、分类施策,加强统筹协调,突出重点治理,充分发挥职能优势,顽强拼搏、埋头苦干,不负时代之召,不负人民之望,不负青山之托,在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新征程中创造无愧于时代的新辉煌。
都兰县这30年防沙治沙的过程,是柴达木防沙治沙的生动缩影,为海西高质量发展铺就了那一片绿作底色!那一片绿,让生命禁区远离了风沙干旱,有了“沙漠绿洲”的美誉;那一片绿,让瀚海戈壁揭去了荒凉落后的面纱,迎来了高质量发展的“春天”;那一片绿,让聚宝盆从沉寂中苏醒,焕发出了勃勃生机与活力!(孙丹丹)
前不久喜报传来,全国绿化委员会、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授予都兰县林业和草原局“全国防沙治沙先进集体”称号。这不是一个简单的荣誉,而更像是一面火红的战旗,在绿意无限蔓延的“祖国聚宝盆·神奇柴达木”冉冉升起,猎猎飞扬!